接触机会
工业上主要用作溶剂、有机合成、金属去污剂和干洗剂、脱硫剂、热传递介质。医疗上用作驱虫药。一般居民通过大气、食品及饮水可能接触低水平的四氯乙烯。
侵入途径
本品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毒理学简介
人吸入TCL0: 96 ppm/7H。人(儿童)经口TDL0: 545 mg/kg。人(男性)吸入TCL0: 600 ppm/10M。 大鼠经口LD50: 2629 mg/kg; 吸入LC50: 34200 mg/m3/8H。小鼠经口LD50: 8100 mg/kg; 吸入LC50: 5200 ppm/4H。兔经皮LD :3228mg/kg 四氯乙烯进入人体后,在体内蓄积有限,约有98%经肺排出,仅有2%发生变化。主要转化为三氯乙酸和三氯乙醇,随尿排出。本品排出体外十分缓慢,吸入浓度为2.7mg/L的蒸气3.5小时后,经过两星期尚可测出,肺中平均滞留本品62%; 浓度为1.3mg/L时,3小时后可达到平衡。 本品毒性较三氯乙烯为低,麻醉作用较弱,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肝、肾毒害较轻。对眼、鼻、喉、咽有刺激。
临床表现
急性吸入主要表现为眼、鼻、喉、咽刺激症状,有眼灼痛、流涎、流涕、口干、口内金属甜味、头痛和头部压迫感、眩晕、运动失调、甚至意识不清。一般于脱离接触后可恢复,并无后遗症。临床报道对肝有损害。 急性口服中毒者,有头昏、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物模糊、四肢麻木,可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也曾有因过量口服本品引起中毒死亡的报告。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炎。
处理
接触者,应立即离开现场。有刺激症状者需安静休息,进行必要的检查及处理,并观察24小时。 急性中毒者应卧床休息,急救措施和对症治疗原则与内科相同。有昏迷、心跳及呼吸停止者,迅速进行脑、心、肺复苏; 对症处理。重度中毒患者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 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忌用肾上腺素。 标准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
中国MAC 200 mg/m3 (1996) 美国ACGIH TLV-STEL 685 mg/m3 (100 ppm) 美国ACGIH TLV-TWA 170 mg/m3 (25 ppm) 美国MSHA STANDARD-air: TWA 100 ppm (670 mg/m3) 美国OSHA PEL(所有行业): 8H TWA 100 ppm; CL 200; Pk 300/5M/3H 埃及: TWA 5 ppm (35 mg/m3), 皮肤 澳大利亚: TWA 50 ppm (335 mg/m3), STEL 150 ppm, 致癌物 比利时: TWA 50 ppm (339 mg/m3), STEL 200 ppm (1368 mg/m3) 丹麦: TWA 30 ppm (200 mg/m3), 皮肤 芬兰: TWA 50 ppm (335 mg/m3), STEL 75 ppm (520 mg/m3), 皮肤 法国: TWA 50 ppm (335 mg/m3)德国: TWA 50 ppm (345 mg/m3), 致癌物 匈牙利: STEL 50 mg/m3, 皮肤,致癌物 日本: TWA 50 ppm (340 mg/m3) 荷兰: TWA 35 ppm (240 mg/m3), 皮肤 菲律宾: TWA 100 ppm (670 mg/m3) 波兰: TWA 60 mg/m3 俄罗斯: TWA 50 ppm, STEL 10 mg/m3 瑞典: TWA 10 ppm (70 mg/m3), STEL 25 ppm (170 mg/m3) 瑞士: TWA 50 ppm (345 mg/m3), STEL 100 ppm, 皮肤 泰国: TWA 100 ppm, STEL 200 ppm 英国: TWA 50 ppm (335 mg/m3), STEL 150 ppm 保加利亚,哥伦比亚,约旦,韩国 参照美国 ACGIH TLV; 新西兰,新加坡,越南 参照美国 ACGIH TLV 本页内容摘录自《化学事故技术援助数据系统》(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出版,v1.0),仅供学 术参考和普及劳动卫生知识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