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配额发放 何时守得云开见明月 |
|
作者:整理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7 09:27:26 |
在日前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上,与会的代表就当前的市场形势充分交流了看法,大家普遍认为未来几年的市场将面临巨大挑战,棉纺企业将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能源成本上升压力、贷款难而还款急的资金压力等来自棉纺织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面的诸多压力,然而最让企业揪心的仍然老调重谈的棉花问题,棉花成本占棉纱总成本的70~75%,棉花质量好坏和棉价高低不仅影响棉纱质量与纺纱成本,更关系到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和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棉花需求已成为净进口国的情况下,可关系企业命脉的棉花配额问题依然迷雾重重,时时牵动企业的神经。
产销形势 特点明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马占平在国际会上预计2005棉花年度我国棉花产销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面积减少,产量下降。由于去年粮食价格上涨,棉花价格下跌,农民种棉积极性下降,预计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在7500万亩左右,比去年减少1000万亩,减幅12%。全国棉花产量560万吨左右,比去年减少70多万吨。 二是需求旺盛,缺口扩大。尽管受到欧美对我纺织品出口设限和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下个年度我纺织生产和出口仍将保持增长的态势。2004年度我国纱产量增长21.8%,如果2005年度按增长10%测算,纱产量将达1380万吨左右,纺棉需求将继续增长,棉花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三是国际市场产需基本平衡,资源有保障。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最新预测,2005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为2440万吨,消费量2390万吨,当年度产需基本平衡。考虑到全球棉花期初库存较高,国际量扩大,国际市场棉花资源总体上是充裕的。 但考虑到2005年度棉花产需缺口扩大,国内资源相对紧张,棉花库存和储备仍比较薄弱,由此会加大棉花市场质量管理的难度和棉花及棉纺织生产经营的风险。 稳定市场 掌握节奏 马占平表示除了坚持不懈地稳步发展棉花生产,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储备吞吐作用,稳定棉花市场,增强国家调控能力,深化改革,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外,对于生产无一日不可缺少棉花的棉纺企业来说,关键还是要积极组织进口,满足纺织用棉需要。近两年,随着纺织生产和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棉花需求迅猛增长,国内棉花产需缺口日益扩大,每年按入世承诺数量发放棉花进口关税配额已无法弥补缺口。为满足纺织工业需要,从2003年开始,国家根据实际需要数量多次增加发放棉花进口配额,保证了纺织生产用棉的需要。今年,为了避免国际棉价过低,大量进口棉冲击国内棉价,对关税配额外增加进口的配额实行滑准税,使进口棉价不低于12100元/吨,对稳定国内棉花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要在满足总量的同时,掌握发放节奏,既保证纺织用棉需要,又不冲击国内市场。 棉纺企业 翘盼配额 两位参会的代表对记者说,“国家出于全局的考虑认为取消棉花配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点,我们企业也可以理解,但最希望的则是配额的发放能够体现公平、透明、及时,能够真正体会到配额完全应该是从用棉者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中间商用来炒作的王牌。” “国家的配额政策还不清楚,后市走向不好判断,希望国家尽早出台配额政策,给我们企业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这些话可谓道出了多数企业的心声。 对于一部分棉纺企业来说,因为2003年度亏的太多,直到现在也没能缓过气来,而国家贷款更多的偏向棉花流通企业,这就更使得棉纺企业举步维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企业认为,政府应该加强配额的透明度,消除中间环节。这样,全年国内棉花的供求总量在棉花、纺织企业心里就比较有数,可以有效避免市场波动,像现行的这种几乎没有预兆的发放配额,对市场造成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国产棉的市场份额被外国棉商瓜分就显得更加顺理成章。 2006年度的配额发放希望在近期内能有定论,在目前纺织企业普遍认为价格较高的情况下,棉花企业该如何应对竞争,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棉价对国内棉纺企业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太大了,棉价波动,使棉纺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干扰;如果再涨,就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原材料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运行;原材料成本变大,企业难以自行消化增加的成本,这样势必造成一部分企业因为价格问题和资源紧张出现限产或停产。 因此,国家切合企业实际制定和管理棉花进出口政策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进口棉配额管理,企业是无法左右的。目前国家现行的棉花管理体制对棉纺企业有不利的一面,企业掌控不了经营决策权。棉花配额应尽早放开,这样能够增加企业利润空间,让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中参与竞争。 棉花棉纺 唇齿相依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因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低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等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强;劳动力素质高。然而,时至今日,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却在直线上升,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也在大力支持本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大作长产业链,加强产业配套能力,这样看来,我们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受到严峻挑战,美国、欧盟等国家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中国假如甚至不能在最基础的原料方面支持棉纺企业,那么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多年努力在国际市场上所争得的份额势必会大大削弱,市场一旦失去要想再争夺回来将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纺织工业的发展,为国内棉花生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我国纺织生产和出口快速增长。全国纱产量由657万吨增加到1120万吨,累计增长70.5%。随着纺织业的快速增长,棉花需求逐年扩大。2000~2004年五年间,棉花消费量由484万吨增加到800多万吨,累计增长65.3%。国内棉花从供大于求逐渐转变为供不应求。最形象的变化就是,多年以前,存在的棉农“卖棉难”问题早已一去不复返。然而一旦纺织发展受挫,棉农的利益保证就会受到直接打击。因此说棉农利益与纺织企业的利益是直接统一的。 | |
声明:本文由专业的工业洗衣机、洗脱机等洗涤设备制造商:泰山洗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发布。除特别声明“原创文章“外,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泰山洗涤设备公司只进行收集整理,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我们十分尊重文章作者并努力正确注明版权。但如偶有在CMS系统中排版错误造成版权不明或者错误,特向原作者表示诚挚道歉。如果文章有侵权或违反相关法规,请告知我们立刻删除。 |
文章录入:wzccxx 责任编辑:wzccxx |
|
上一篇文章: 北方制衣产业引领区域经济增长
下一篇文章: 纺机展览期待走出尴尬境地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