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 |
|
作者:整理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2 21:29:19 |
在当前,中国纺织业在国际上的主要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成本、规模和质量等方面:产业链完整,劳动力资源丰富,投资不断增长,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和国内社会政治稳定等。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构成中国纺织业竞争优势,尤其是价格优势的主要源泉。但也应该看到,纺织产业的产业链很长,其上游产业(包括纤维的开发)和下游产业中的市场销售环节均属于技术或资本密集型,发达国家凭借自身雄厚的财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中国的竞争优势仅限于下游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的成衣生产环节,即目前中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具有相对性和局部性的特点。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目前还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制约:首先是加工、贴牌生产(OEM)产品档次和质量的提高,主要简单依靠纺织机械不断升级的拉动,而高档纺织机械又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其次,产品生产线主要集中在传统成衣领域,而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竞争力薄弱;第三,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匮乏,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从而导致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控制力薄弱,并且和国外进口商议价时多处于劣势地位。
及时调整我国纺织贸易和产业政策并加大实施力度是当务之急
中国纺织品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涉案产品范围、涉案地区也将不断扩大。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对外应把握好纺织品出口与中国整体经贸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等重点议题之间的关系,采取积极抗辩的姿态以争取中方利益的最大化;对内则应加强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及时调整,加强协调,实现纺织业的良性发展。
首先,要抓紧并及时调整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理顺与主要纺织品消费国贸易关系的同时,积极鼓励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鼓励民间企业用民间资本进行跨国贸易投资,利用相关国家的资源禀赋进行全球化运作;帮助企业在主要进口国市场加强渠道、品牌建设,掌握零售、分销等环节的控制力;尽快颁布各类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技术性标准,用市场化手段来设立出口门槛,限制低端的加工贸易无序发展;适当调整与出口相关的税率政策,减少对低档纺织品出口的政策刺激作用。
同时,要理性看待中国纺织业目前所面临的贸易环境,把国外频繁对中国实施的“特保措施”看成是推动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的一个客观压力,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尽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切实改变项目审批过程缓慢造成资金到位滞后;设立纺织业投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产能非理性扩大,对于利用淘汰设备继续扩大和转移产能的行为要立法惩处,同时要彻底淘汰劣质生产力,形成规模和强势纺织;要利用税收杠杆,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把目标转向产业升级,鼓励产业整合,促进区域性纺织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加强基础性研究和投入,逐步掌握原创性技术和科技成果,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声明:本文由专业的工业洗衣机、洗脱机等洗涤设备制造商:泰山洗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发布。除特别声明“原创文章“外,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泰山洗涤设备公司只进行收集整理,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我们十分尊重文章作者并努力正确注明版权。但如偶有在CMS系统中排版错误造成版权不明或者错误,特向原作者表示诚挚道歉。如果文章有侵权或违反相关法规,请告知我们立刻删除。 |
文章录入:wzccxx 责任编辑:wzccxx |
|
上一篇文章: 明年输美纺织品配额“三七开”
下一篇文章: 政治因素是中美纺织品妥协的催化剂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