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规小作坊洗衣工作间的环境简直不堪入目,但却不愁没有业务量。
不正规的小作坊 接的却是些“大客人”
苏浙汇莫泰:很可能是正规厂 家搞“分包”害了我们!
在这次对洗衣作坊的暗访中,记者在那些“脏乱差”的洗衣工作间里,看到了一些在餐饮界、酒店圈里都大名鼎鼎的品牌的大批布草被送进来洗涤。
难道这些知名企业就是传说中那些为了压榨成本而“明知故犯”的无良商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事后特地采访了这些商家,并得到了相关回应。
本报暗访组
小作坊有大客户
连锁酒店知名餐厅
都是洗衣作坊的常客
洗衣作坊的顾客都有谁?一位老板骄傲地告诉记者,“别看我们规模小,客户还是很有名气的,比如连锁酒店的“莫泰”、餐饮业知名的“苏浙汇”等等。另外,小一点的客户,那些私人开的小旅馆都是常客,养老院也委托我们洗过衣服。”
“这几年浦东的宾馆发展得特别快,浦东洗涤厂做不完的单子,我们也经常接过来做做,”另一位作坊老板对记者说,“不过,如果单子太小,你们就不要来找我了,因为我们提供车辆接送的服务,如果量少路远,可能还赚不够油钱。”
以为老板是在吹牛,记者在几处洗衣作坊堆积如山的织物上细细寻找,结果发现,洗衣作坊老板所言非虚,除了床单被套上印着部分酒店的标记,记者还在一批餐巾上和工作服上找到了知名饭店“苏浙汇”的标志。
老板还向记者透露,与洗衣作坊依托焦化厂生存一样,不少大型洗浴场所为了使用低价的蒸汽和热水,也会选择建造在焦化厂附近,“他们一样是我们的大客户。”
在随后的采访中,几位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提出了以下忠告:“你去莫泰、如家这些快捷连锁酒店住宿的时候,最好带上自己的毛巾,他们的毛巾洗得再白,也别去使用。”
而在记者暗访的被服洗涤厂里,厂老板只是告知:“我们的业务量挺大,如果我把客户名字都说出来的话,你就会知道我们还是比较有实力的。”如老板所言,记者随后在堆积如山的病号服上,发现了一些小型医院的标志。
》一位洗衣厂老板的“自白”
顺着良心就会逆着市场
顺着市场往往逆着良心
洗衣厂老板陈嘉文(化名)最近接到了一通“业务联系电话”,对方自称某知名连锁酒店的经理,要给陈老板的洗衣厂一笔大生意做。按常理,陈嘉文应该高兴的,可是他却实在兴奋不起来,不仅不兴奋,甚至有点发愁,更有些纠结——因为对方在电话里报的价实在太低:“一套布草3.5元。”
“布草是我们洗涤业的行话,指的是需要清洗的纺织品。”陈老板告诉记者,“所谓‘一套布草’是指宾馆一个房间里所有常规需要清洗的织物,包括床上的被套、床单、枕套,浴室里的面巾、浴巾、脚巾……要洗这么多东西,3.5元是低到连本钱也赚回不来的出价。”
可是,陈嘉文仍对这笔业务恋恋不舍,因为他知道,如果按照正规的洗涤程序,他固然要收五块钱一套才能回本,但是,三块五有三块五的做法,只要他能放下自己的良心。
“昧着良心干太容易了,”陈嘉文说,“一点技术含量也不需要。我只要偷工减料,每个三块五里,我甚至能搞出几毛钱的净利。连锁酒店业务量大,积少成多,效益一样很可观。”
更何况,许多连锁酒店根本不会“下来”验厂,“不看设备、不看人员、不看用料,不测织物上的化学品残留,只要织物不被洗坏,‘看上去’干净就是王道。”
“经济型连锁酒店业务量太大了,所以他们也特别强势,”陈嘉文说,“打电话时他们只给个报价,你同意了,自己派车上他们酒店拉东西,你要不同意,他们二话不说挂电话,因为你不做,有的是人要抢着做。”
最后,经过再三的思想斗争,陈嘉文还是没有接下这笔生意,但根据他的了解,这家酒店仍然以三块五的报价找到了服务商。“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找的是正规厂家还是小作坊,但结果其实都一样,”陈嘉文说,“如果找的是小作坊,一定会按照不规范的那套程序去洗;如果找的是正规厂家,那么低的报价谁会去做亏本生意?肯定跟小作坊的那套手法大同小异。别的不说,只要把洗衣粉换成片碱,马上能‘扭亏为盈’。”
声明:本文由泰山洗涤设备公司整理发布。除标注作者为“原创”外,本文内容均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并分享给有需要的用户,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我们对以上内容之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适用性、安全性等概不负责。如遇相互转载过程中造成版权不明或者错误,特向原作者表示诚挚道歉。如有侵权,请【点此告知我们】处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