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衣物“望闻问切”的洗衣师
据《劳动报》报道,说到洗衣服这件事,即便是年纪再小的孩子也能在家长的教导下独立完成,但若是要清洗旗袍、皮革等难洗质地的织物,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洗净。然而,在上海市劳模、上海正章实业有限公司洗衣首席技师陈爱华的手中,任何织物似乎都能变得干净如初。说起洗衣这件与自己相伴了22年的工作,陈爱华总是笑着说,自己就像是一名为衣物治病的“老中医”,以“望闻问切”四步法为衣物带去新的生机。
凭自身钻研获老师傅们赏识
1996年,18岁的陈爱华来到正章洗衣店内成为店内的一名三级营业员。“其实,我是早了半年入职工作。”与其他同学毕业后才工作不同,早在学校分配实习工作的时候,陈爱华便受到了店内老师傅们的青睐。说起其中原因,她半开玩笑道:“大概是师傅看中了我的巧劲吧!”
当时,每当衣服从洗衣工厂送至店内时,总会有成堆的衣服混杂在一起。按照店内老师傅们的做法,需要一个人从一堆衣服中一件件地找到相应的号码,套上防护套,而另一个人要打着配合将相应号码誊上本子,一来一回,往往整理几百件衣服就需要花上2至3小时。速度慢、效率低,使得陈爱华每天下班后便躲在店内钻研:如何能更快、更省力地处理好洗完的衣服。为此,她在衣服送去前一一记下大致的颜色、样式及大小号码,等到送回来后,对衣服进行了“分拣”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先把记忆里大号的衣服往一边归类,小号的衣服往一边归。有了一个大致的分类后,再逐件进行套衣套、誊号码等步骤。”如此一来,不仅两个人的工作仅靠一人便能完成,而且在分类排号的过程中对于衣服的号码更是有了一定的排序,加速了这道工序的进程。正是这个衣物“分拣”法让老师傅们看中了陈爱华身上的闪光之处,优先留下了她。
洗衣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繁琐且大有学问。通常来讲,送到洗衣店的衣物一般要经过4个步骤———收货、洗涤、熨烫、包装,而这4个步骤内又包含着36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充满了技术含量。为了尽快掌握洗涤技术,陈爱华不仅钻研工艺,还留在工厂里一遍遍地进行操作,光是洗涤、烫干、熨平等步骤,每天练上百遍都是最基本的。在操作过程中,只要稍不留意就会被蒸汽管或蒸汽熨斗烫到,双手及手臂上烫伤的痕迹并不罕见,有时更是旧伤未好又添新伤。说到这些时,她爽快地撩起自己的袖子,“这些都是我的‘见证人’,是我工作的‘好伙伴’!”
用实干精神创出一番事业
翻开陈爱华的履历,有那么一件事对她有着深远的影响———“创业”开店。
还记得那是2006年的一天,不到30岁的陈爱华与另外4名同事一同被调配到了位于中山南一路正章实业有限公司的第一家门店中。面对硕大的店铺,与4名颇有洗涤、织补技艺的同事一起工作,陈爱华的心中充满了抱负:要将这家店做大,做强!但是,独立运营一家门店对于几名仅有手艺却缺乏管理经验的年轻人而言,要求着实有些过高。为此,二手离心机,他们只得全身心地扑在门店运营当中。“还记得那段时间,每天早上6点就要开工做准备工作,一头栽进工作里,等再抬起头看时间,早就过了晚上8点。有的时候大家还要留下来一起讨论工作上碰到的工艺问题。”虽然工作更加忙碌,但对于陈爱华来说,那段一起为门店的生存而奋斗的日子让她尤为深刻。
“我拆过一台机器。”作为一名洗衣师,陈爱华起初对功能各异的洗衣设备并不在行。但在“创业”时,她却碰上了一次设备故障:“当时喊来了制造商、维修工,都对这次故障束手无策。那没办法,机器总要用啊!我们只能自己动手尝试维修看看。”凭借着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陈爱华上网查阅资料,根据经验,对几个重点部分反复检查,最终自己修好了机器。陈爱华戏称自己“像个男孩子”。“凡事我都爱多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这里是一颗螺丝,那里却有两颗,我都要弄明白。”这段钻研机器的经历,也让她萌生了改良设备的念头。为改进洗涤工艺,提高效率,深夜她还在工厂摸索、研究,在她的创新提议下,公司委托洗涤机械制造商,自主研发的后整理熨烫设备,推崇“立体烫衣,快速干衣”的时尚理念,使原本一件人工需要20分钟才能完成全部洗涤工序的衬衫,如今在5分钟内全部完成。同时,她还建议通过干洗冷却水循环利用、蒸汽冷凝水回水利用等节能减排方式,缓解公司实际能耗高的问题,每年为公司节约能耗十几万元。
声明:本文由泰山洗涤设备公司整理发布。除标注作者为“原创”外,本文内容均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并分享给有需要的用户,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我们对以上内容之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适用性、安全性等概不负责。如遇相互转载过程中造成版权不明或者错误,特向原作者表示诚挚道歉。如有侵权,请【点此告知我们】处理。
|
|
|
|
|||||||||||||||||||||||||
|
|
|
|||||||||||||||||||||||||